iOS 26最显著的变化是液态玻璃(Liquid Glass)设计语言,这是自2013年iOS 7扁平化设计以来苹果最大规模的视觉革新。虽然系统也包含新功能,但设计更新无疑是本次升级的核心。
本文全面解析液态玻璃设计的细节,帮助用户在升级前了解其特性。这些设计元素同样适用于iPadOS 26和macOS Tahoe系统。
需注意苹果仍在优化液态玻璃设计,部分界面可能继续调整,我们将随测试版更新同步修订本指南。
设计概览
液态玻璃采用半透明材质,模拟真实玻璃的光学特性。光线和背景色彩能穿透按钮、菜单等界面元素,形成层次感。
当用户移动设备时,液态玻璃按钮会产生微妙反光效果。苹果称其实时渲染技术能动态响应动作,呈现高光反射。
应用图标
应用图标采用分层玻璃设计,赋予立体感。例如信息、天气、照片等应用的图标由顶层图形与底层色彩组成,形成3D视觉效果。
图标基础色与iOS 18保持一致,但用户可在主屏幕设置中选择”透明”选项,启用全玻璃质感图标风格。
锁屏界面
液态玻璃设计在锁屏界面尤为突出:可定制的控制按钮、液态玻璃时钟样式,以及采用磨砂玻璃效果的通知中心。
- iOS 26锁屏新特性
时钟设计独具匠心,能根据壁纸内容自动调整数字大小,填补画面空白区域。
锁屏小组件也采用液态玻璃设计,小组件、控制中心按钮和时间显示会随设备移动产生光线反射。
主屏幕
应用图标支持透明样式,小组件同步适配该设计。启用透明图标后,小组件会呈现更高透明度。
程序坞与搜索界面完全透明,融入背景;应用文件夹采用智能调色的磨砂玻璃设计;应用资源库保持相同风格。
倾斜设备时,图标、程序坞、文件夹和搜索栏会反射动态光效。
控制中心
初期测试版控制中心透明度过高导致可读性差,后续版本通过加深按钮颜色和增加背景模糊度进行优化。
当前版本控制中心按钮采用磨砂玻璃质感,仍保留背景隐约可见的特性。
应用界面
液态玻璃设计渗透至菜单栏、导航栏和按钮等元素。多数苹果原生应用已完成适配,使导航控件呈现悬浮于内容之上的层次感。
导航栏半透明设计让应用背景隐约可见,滚动时尤为明显。界面元素弱化以突出内容,配合弹出菜单、圆角按钮等新设计语言。主要应用更新包括:
- Safari – 标签栏采用液态玻璃设计,新增紧凑模式。滚动时标签栏自动折叠,仅显示网址;切换标签组的界面全面更新。
- 照片 – 重构为独立的”图库”和”精选集”标签页,新增专用搜索按钮。浏览图片时导航栏自动隐藏,所有按钮采用圆角设计。
- 相机 – 界面简化为”照片/视频”双按钮核心布局,其他模式通过滑动切换。功能菜单采用液态玻璃弹出样式。
- 信息 – 基础布局不变,但按钮升级为磨砂玻璃质感,键盘边缘圆角化。
- 地图 – 在iOS 18基础上强化圆角元素与半透明效果。
- App Store – 底部导航栏瘦身并采用磨砂玻璃设计,深色背景下接近全透明。
- Apple Music – 导航栏与App Store风格统一,背景内容可透视。
- 电话 – 新增统一视图选项,按钮采用液态玻璃风格。
- 天气 – 移除底部栏,位置切换和设置按钮改为液态玻璃控件。
邮件、备忘录、提醒事项等应用主要更新集中在按钮瘦身、圆角化和透明度提升。
功能性方面,仅相机、照片和电话应用存在显著导航逻辑变化,多数应用按钮位置与操作方式保持不变。
设计演进过程
首个测试版过度强调透明度,导致通知中心等界面文字难以辨认。
iOS 26测试版1(左)与测试版2(右)对比
初期几乎所有界面都完全透明,白色文字在复杂背景下产生严重可读性问题。
6月23日发布的第二个测试版重点优化了控制中心,增加按钮不透明度并强化背景模糊效果。锁屏和主屏幕的透明度也获微调。
第三个测试版继续回调应用菜单栏和按钮的透明度。
测试版2(左)与测试版3(右)对比
测试版2(左)与测试版3(右)对比
第四个测试版重新引入部分透明特性,最终呈现介于WWDC演示版与第三测试版之间的平衡设计。
测试版4(右)与测试版3(左)对比
测试版4(左)与测试版3(右)对比
每次更新都伴随对透明度两极分化的用户反馈,苹果仍在寻找最佳平衡点,未来可能继续调整。
争议评价
液态玻璃设计引发强烈分歧:部分用户赞赏其创新视觉,另一些则认为过度透明影响使用体验。
苹果尚未找到令各方满意的方案,且暂未提供透明度自定义滑块等折中功能。
跨平台适配
液态玻璃设计同步应用于iPadOS 26、macOS Tahoe、watchOS 26和tvOS 26系统,实现苹果全平台视觉统一。其中iPadOS 26与iOS 26的设计语言最为接近。
苹果旨在强化多设备间的设计一致性,秋季系统更新后所有苹果产品都将呈现相同的液态玻璃美学。
延伸阅读
了解更多iOS 26新功能,请查看我们的系统全面评测。